近日,太阳集团tcy8722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脑病中心)陈陆馗教授团队以“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medicated plasma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preconditioned neural stem cells accelerate neurological recovery following ischemic stroke”为题在Front.Cell Dev.Biol.上发表重要研究论文,首次在国际上详细阐释了中药著名方剂补阳还五汤(BHD)如何通过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达到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目的,具体机制涉及神经干细胞(NSC)源胞外囊泡(NSC-EVs)途径及其相关分子通路。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常常导致卒中幸存者遗留大量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特别是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如面瘫、偏瘫、肌强直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然而,目前针对卒中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依然有限。因此充分利用祖国医学瑰宝-中药复方,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遗症必不可少的方法。
补阳还五汤(BHD)是我国清代医家王清任创立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卒中后遗症的著名方剂,具有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其疗效已被循证医学研究广泛证实。然而,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尚未被完全阐明。
陈陆馗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脑卒中后神经再生与修复研究。在本研究中,以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确切临床疗效为研究前提,通过制备含药血浆(MP-BHD)体外预处理神经干细胞,使其产生重编辑后的细胞外囊泡(BHD-NSC-EVs),并将这种囊泡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鼠的治疗。结果显示,与补阳还五汤本身的体内作用相比,经含药血浆预处理的神经干细胞源胞外囊泡具有更优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还发现,补阳还五汤能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分泌细胞外囊泡,使细胞外囊泡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而解决了细胞外囊泡有效利用过程中产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使神经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内容物发生重编辑,增强了与神经再生修复相关的关键基因miR-124-5p、miR-9a-5p、miR-137-5p和miR-184的表达。补阳还五汤经证实通过神经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途径发挥促神经再生与修复的作用。
中药含药血浆作为一种保留了中药复方临床疗效的体外干预方法,可通过重编辑靶细胞分泌细胞外囊泡而发挥更优的药理学作用,进而克服直接细胞移植带来的诸多弊端,这可能为将来开发非药物、非细胞纳米靶向疗法提供一种新思路。
该发表论文陈陆馗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博士后龙军、硕士研究生谷晨阳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A1515010013)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21275)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014837/(陈陆馗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脑病领域尤其是卒中的研究,在干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胞外囊泡)防治卒中的机制方面,汲取中医理论精华,展开深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药用植物干细胞外囊泡、工程化外泌体防治卒中等,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发表于JCR一区期刊《J. Adv. Res.》、《Mol. Ther. Nucleic Acids》、《Front. Cell Dev. Biol.》、《Neural. Regen. Res.》等。)
文/龙军